CW509L CuZn40铜合金高导电率
EFTEC23Z-TM03、EFTEC97-TM03、EFTEC98S-TM03、EFTEC820-TM03、M702S-TM03、M702U-TM03、MAX251-TM03、MAX251C-TM03、MAX375-TM03、C64775-TM03、C64790-TM03、C64770-TM03、C70240-TM03、C64725-TM03、NKC388-TM03、NKC286-TM03、NKC1816-TM03、NKC164-TM03、NKC164E-TM03、C7025-TM03、CAC60-TM03、CAS70-TM03、KA250-TM03、C64780-TM03、C64760-TM03、C64745-TM03、C64728-TM03、NKC286S-TM03、NKC4419-TM03、NKB083-TM03、NKB032-TM03、64800-TM03、
EFTEC3-TM02、C1441-TM02、C14410-TM02、SNDC-TM02、TAMAC2-TM02、HCL-12S-TM02、TAMAC4-TM02、KFC-TM02、DK-3-TM02、C19220-TM02、TAMAC194-TM02、
可能是由于锰黄铜中的κ 相(富铁相)发生了剥落,留下了自腐蚀电位较正的α 相即富铜相,在锆微合金化锰黄铜中的α相更细,数量更多,从而使自腐蚀电位发生了正移。
采用传统Tafel 拟合计算得出腐蚀速率。与未微合金化的锰黄铜相比,锆微合金化的锰黄铜腐蚀速率降低了74.5%,说明其电化学耐蚀性更好。
摩擦磨损性能
通过锰黄铜在室温下的湿摩擦系数随磨损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,未合金化和锆微合金化的湿摩擦系数变动幅度均较小,都有较优的耐磨性能。但是锆微合金化的锰黄铜具有更低的平均摩擦系数(0.0254),与未合金化的锰黄铜(0.0315)相比降低了19.3%。
通过锰黄铜的磨痕形貌可以看出,摩擦后的表面特征有如下几点:
①沿滑动方向上存在着明显的犁沟,犁沟深且多;
②犁沟旁边均出现了部分承载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