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64780-TM04 C64760-TM04断后伸长率铜合金
高导铜合金(1147):
铍铜:C17000、C17200、C17300
铍钴铜:C17500
含铅铜:C18700
铜铁合金:C19200、C19400、C19600
普通黄铜(1147):C21000、C22000、C23000、C24000、C26000、C26800、C27000、C27200、
C27400、C28000
铅黄铜(1148):C31400、C32000、C33000、C33200、C33500、C34000、C34200、C34500、
C35000、C35300、C35600、C36000、C36500、C36600、C36700、C36800、C37000、
C37700、C38000、C38500
电化学腐蚀性能
通过未合金化和锆微合金化锰黄铜在室温3.5%NaCl 溶液中的动电位很化曲线。以及自腐蚀电位、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数值。可以看出,二者都发生了钝化,但是锆微合金化锰黄铜的钝化电流密度更大。可以看出,锆微合金化锰黄铜的自腐蚀电位比未微合金化的高,说明前者的腐蚀倾向更低。可能是由于锰黄铜中的κ 相(富铁相)发生了剥落,留下了自腐蚀电位较正的α 相即富铜相,在锆微合金化锰黄铜中的α相更细,数量更多,从而使自腐蚀电位发生了正移。
采用传统Tafel 拟合计算得出腐蚀速率。与未微合金化的锰黄铜相比,锆微合金化的锰黄铜腐蚀速率降低了74.5%,说明其电化学耐蚀性更好。
摩擦磨损性能
通过锰黄铜在室温下的湿摩擦系数随磨损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,未合金化和锆微合金化的湿摩擦系数变动幅度均较小,都有较优的耐磨性能。但是锆微合金化的锰黄铜具有更低的平均摩擦系数(0.0254),与未合金化的锰黄铜(0.0315)相比降低了19.3%。
通过锰黄铜的磨痕形貌可以看出,摩擦后的表面特征有如下几点:
①沿滑动方向上存在着明显的犁沟,犁沟深且多;
②犁沟旁边均出现了部分承载面。说明该区域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塑性变形,但没有发现裂纹,表明无脆性断裂现象 [3] 。
锡黄铜(1148):C40500、C40800、C41100、C41300、C41500、C42200、C42250、C43000、
C43400、C44300、C44400、C46200、C46400、C46500、C46600、C46700、C48200、C48500、